## 函馆 | Awaken The Power
说实话,昨晚在函馆码头踏上北海道的土地时,是有些小失望的。究其原因嘛,就是因为在我的刻板印象中,冬天的北海道就应该是那种漫天暴雪、积雪及胸、车辆抛锚、寸步难行的地方。然而我所见到的北海道,虽然确实积雪了,但其实也就薄薄的一层,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公路上的积雪甚至已经化了,车辆就那样正常地行驶。总体来说,所见实景与我堪称猎奇的期望相比,落差还是蛮大的。然而,当时我不曾想到的是,三天后,当我准备离开北海道的时候,北海道狠狠地满足了我的愿望。
小插曲一则:刚到函馆那天晚上到酒店住下以后,实在是饿得不行了。当天只有早上11点在青森港旁边的mos burger吃了个brunch,如此长途奔袭而且滴水未进,到半夜早就前胸贴后背啦。于是去酒店旁边一家还开着的家庭餐厅美美地吃了一顿。顺带提一嘴,日本有些餐厅在晚上十点之后会加收10%的深夜服务费!没注意又被宰了一笔。
提及日本的连锁家庭餐厅,大概就是萨莉亚、gasto和这家三家,餐品质量、服务水平,当然还包括价格,都依次递增。
吃饭的时候戴着耳机跟家人通了个电话,直到吃完回到酒店才发现——耳机盒子落在餐厅里了!而且餐厅已经关门了。第二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餐厅前台询问,服务员会心地从服务台下边拿出一个精心用纸袋包好的东西,打开一看就是我的AirPods。不得不佩服这服务真是周到。周到吗——我花钱买的啊……哭
第二天起得很晚,因为前一天实在是太累了,一整天的时间都在奔波:冒着小雨赶到青森港,坐船横跨津轻海峡晕个半死,然后拉着行李箱在雪地中绝赞行军三公里……甚至吃完晚饭回到酒店后又被老板一个微信叫起来改了一个小时的代码……所以第二天早上——不如说是下午——直接睡到了中午一点多。
好不容易起来并找回耳机后,坐公交来到市中心,也就是函馆站前。小红书上说这里有一家叫「十文字拉面」的面馆很好吃,但是终于找到这家店之后才发现中餐居然只供应到下午两点半,如果一定想在这里吃,那就要等晚上五点开晚席了。于是又去了本想作为晚饭的另一家餐馆——大名鼎鼎的函馆小丑汉堡。门前理所应当地排着长队,大多是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就餐就是日本火爆餐馆的通用流程——先在门口的登记簿上写下代表者的名字和就餐人数,不过这家店由于菜单简单所以就连点单也一并写上了。然后在门口排队。门口虽然放着几张椅子,但是完全不够用;更多的人站着挤在狭小的门口,为的就是能蹭到从屋里散出来的热气。终于轮到自己的时候,店员会叫你在登记时领到的「整理券」的号码。所谓整理券,其实就是叫号机发的的号码牌,只不过在日本这项工作仍然由人工进行。
店名叫做「小丑汉堡」,室内自然也布置得像马戏团一样。整体的颜色基调是深绿和橙黄,有些席位的椅子甚至是从房顶垂下来的秋千。作为饿了16个小时后今天的第一顿饭,我不惜一掷千金,除了本店招牌的鸡肉汉堡,还点了炸薯条、冰激淋和柠檬红茶。
这里的薯条不是撒盐或者蘸番茄酱吃的。与美式快餐店的细长的炸薯条相比,这里的薯条很粗,除了表面一层脆脆的表皮之外,里边都是软的。粗薯条被盛在一个带柄的陶瓷杯子里,角上了融化的芝士酱和一种不知道名字的咸味的酱料。芝士的奶香味和酱料的咸味,以及已经被酱料泡软的薯条,吃起来已经不像是炸薯条的味道了,反而是一种美国菜里烤箱烤土豆的味道。再说冰激淋。虽然名字叫冰激淋,但感觉更像是可丽饼。甜筒可不是买的成品壳子,而是现煎的煎饼。煎饼自然放凉之后略微硬化,但用手捏一捏还是会变形的。把煎饼趁热卷成锥桶之后,先在底下铺上炸燕麦碎,然后再浇上冰激淋,最后在顶上再插上手指饼、撒上可可粉并浇上蓝莓果酱。吃的时候反着把这些佐料按顺序一个一个吃掉,最后再把煎饼锥桶啃完。柠檬红茶也是反直觉的味道:喝惯了冰红茶的我理所当然地觉得柠檬红茶就该是酸酸甜甜的,但是这个柠檬红茶一点也不甜,就是红茶原本的味道。甚至刚上来的时候,茶水都是热的,跟里边的冰块中和了一会儿之后才变凉。
最后是压轴戏——鸡肉汉堡。说实话,这个汉堡让我找回了小时候第一次吃肯德基汉堡的感觉。大概2008年左右,我家的小县城开了第一家肯德基。那个时候,在中国的肯德基还没有大众化,是高端美式快餐的代表。那个时候一个汉堡就要20多块钱,买到之后汉堡超大一个,面包皮薄炸鸡肉饼又厚又大,又没有冲鼻子的香辛料刻意调味的味道,特别好吃,现在的工业垃圾根本不能比。这里的汉堡也是这样,与之前吃过好多次的日本麦当劳的汉堡高下立判。上下的面包皮很薄,上面撒了很多芝麻,接触肉饼的那一面在铁板上加油煎过,而且面粉很筋道,虽然很薄,但不容易破。佐料就是最简单的生菜和沙拉酱,美味全都在这秘制炸鸡块里——不同于美式快餐连锁店的咸口夹鸡排,这里夹的鸡块整体上是又鲜又甜的味道,炸得略微焦化的表面和鲜嫩的内里,咬一口满嘴爆汁,真的非常好吃。
吃饱喝足之后继续往函馆山那边走——今晚的目标是去函馆山顶看宣传得铺天盖地的号称「价值一百万美刀的夜景(百万ドルの夜景)」
函馆山夜景「百万美刀的夜景」这个宣传语是很早之前就打出来的了。在那之后又陆续有别的地方宣传自己是「五百万美刀的夜景」(神户),甚至「千万美刀的夜景」(长崎)……日本人在这方面莫名的好胜内卷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遗憾的是,在我三月份去到神户和长崎的时候,当时的天气都不是很好,最然尝试(斥重金坐公交)到了山顶观景台上,但是云雾缭绕真的什么都看不见。这些夜景跟函馆相比,到底值不值「五百万」「一千万」,到底也没能亲自看个明白。
但是夜景要等到天完全黑透再去看才最好看,所以现在到天黑的这段时间我就慢慢往函馆山那边边走边玩,消磨时间。
首先是函馆港。这里是集装箱货运港,跟昨晚我下船的那个小小的客运港相比规模大很多倍,而且重型机械林立,看起来很有气势。港口的尽头,靠近函馆山的那面停着一艘有七八层楼高的豪华邮轮,后来才知道那是个酒店。港口的东边是网红景点金森红砖仓库,就是用红砖(我觉得是后期刷的红漆)盖的一排一排的仓库车间。早期是港口的货运仓库,后来废弃之后改造成了商业中心。跟穿插其中的宽窄街巷还有欧式路灯相映衬,确实有一种别样的异国情调,这也许就是从开拓时期一直流传下来的风格吧。
北海道作为极北蛮夷荒芜之地,虽然一直为日本领土,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开发。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委派外国人作为领导开发这个蛮夷之岛。关于此,函馆大学的博物馆里有详尽的记述。函馆作为北海道岛与本州岛接壤的半岛,也是北海道最早通航的港口之一。加之此处大多为外国商船往来,所以港口周围的建筑保留了西方的风格(存疑)
这些建筑里边的宽窄巷子大概很适合女生打卡拍照吧。但是此处与我来讲乏善可陈,因此没有过多停留,继续向函馆山进发了。
继续往南来到的是函馆最著名的一条街——八幡坂。从下往上看,坂道又长又陡仿佛直通天际,坡面上有为了增大摩擦力而刻上的密集整齐排列的圆圈图案。站远了看,陡峭的坡道、两旁挂满灯带的行道树、山上密密麻麻鳞次栉比的房子,还有路中央偶尔横穿而过的行人,这些元素不在陈列于水平面,而是仿佛都粘在竖直的墙壁上一般,给人一种折叠城市的恍惚感。爬上这个坂道,站在山顶上往下看,整个函馆港的风景一览无余,那个豪华的邮轮酒店就停泊在坂道的正对面,此时天色已暗,坂道两旁昏黄的街灯亮起,远处港口也亮起了橙黄色的钠灯,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是那艘邮轮,通体亮着金黄色的光,向游客高调地炫耀着自己的存在。这些黄灿灿的灯光,与铺满大地的冷色调的积雪,以及傍晚天边的蓝调形成鲜明对比,一种之前仅仅在电影里才见过的、颜色极其纯净,就只有橙黄和深蓝的世界,此时就呈现在我眼前了。
在八幡坂待了好久拍照。等天色更暗了之后,继续向山上走。值得一提的是,八幡坂的顶端居然是一家学校——「北海道函馆西高等学校」,自己朝朝暮暮生活的地方居然是他人大概此生只能来一次的名胜之地,这种奇妙的处境,在涩谷住了半年的我十分能够感同身受。
起初我是打算徒步到山顶的。虽然游客一般选择坐缆车,但是在地图上看,徒步距离也就3公里多一点,而坐缆车的话往返要烧掉1800日元。为了将穷哥们穷游的理念贯彻到底,毅然决然决定徒步上山。但往前走了几步之后,一道铁栅栏赫然横亘眼前——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封山。初来乍到北海道,没有料到此处漫长的严冬会有如此长的封山期。无奈只能回去给索道乖乖交钱。